2021年2月6日 星期六

2020 最喜歡的5本書

儘管已經2月了 但今年的新目標之一是在生活中多一點記錄

就算瑣碎也無所謂 這些痕跡都是我所心存感激的美好

我想我應該在朋友眼中算是愛看書的人吧
看書能夠讓我放鬆 最好是小說 再來就是讓我有興趣的報導研究
社會心理類型的較少 因為必須要很專注 一不小心心思就會飄走
對我來說消遣的成份就不夠多了

這五本應該算是我最意猶未盡 會想要跟旁人分享的

1.西出玉門


是我看來相當驚豔的一本小說 
“玉門關 鬼門關 出關一步血流乾 你金屋藏嬌自快活 哪管我進關淚潸潸”
整篇小說從這句童謠開始展開來 從漢武帝用皮影戲招陳皇后魂
還有西北羅布泊的各樣雅丹群 各種歷史典故 地理風情 童謠傳奇 互相交織
不得不說作者真的是非常會說故事 每個情節每件事情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主角們抽絲剝繭的尋找各種事端背後的真相 雖然是杜撰 甚至可以說是腦動大開的情節
都讓人停不下來 劇情很緊湊 完全不會說需要跨過這段鋪成才能進入狀況
故事中的每個人物也是刻畫生動飽滿 就算是配角也不是可有可無
雖然被歸類是靈異小說 但是比較像是冒險小說
一群人各自有各自的理由背景 湊在一塊完成這趟旅程
女主角葉流西應該算是尾魚這幾本小說中最喜歡的一位角色 魅力十足
很喜歡她的灑脫 對事情率直的看法和處理態度 就像是一陣風沙捲入其中
結局最後寫得有點模糊 但不算是爛尾
不是那種闔家歡樂大結局 對有些人來說甚至是遺憾哀傷的
但就像是故事中阿禾說的「但凡經歷過事的人,誰能沒有銥星半點的遺憾,
誰不抱憾而活啊。.....事情已經這樣啦,再哭也挽回不了了,想當沒發生過呢,
也不可能。......這就是妳人生裡的遺憾事兒,這些遺憾事兒啊,像台階,
聰明人得蹬往它,去找更好的前路,如果一雙眼窄得只能看到這點遺憾,
那這隻腳也別想邁過去了。」

作者尾魚的文筆真的很棒 用字精準 
在描寫感情的時候有點自我嘲解 有點世故 有點在意又撇逃無所謂的感覺
在描寫塞外風光讓人感受很深 甚至想要找機會一遊
這本是會讓我想要買來收藏 再拿出來翻翻的小說


2.上流法則



這本應該算是當代經典吧 剛開始看前十頁還沒有完全進入狀況
但是請耐著性子度過前面的引言 會像是倒吃甘蔗一樣
儘管是翻譯小說但句子優美 每個回答都充滿機智

我喜歡復古的老東西 包含情懷和文字 不論中外 
我喜歡1938年的紐約 大蕭條後仍未起色的風景 陰暗的爵士酒吧還有配有門房的高級公寓;
我喜歡女主角凱蒂的書 狂歡之後仍然爬起來上班的汲汲營營
我喜歡當中描寫的各樣感情 不論是愛情還是友情 
隱隱約約又互相試探 身邊的人來了又離開

它描寫一種氛圍 是一種熟悉又親密的關係 對人也對環境
可能是一種情懷 但是在多年後只剩下曾經 好像再多的言語都沒有辦法形容
最後只用一句話匆匆帶過

「如果我們只會愛上最適合的那個人,他說,一開始就不會有那麼多關於愛情的紛紛擾擾了」
除了愛情以外 當中其他的情感也是很深厚 卻很難說得清楚 然後被生活包圍
我們只是選擇了對我們最好的選擇 情感沒有消失 只是變淺了 變得若有似無
「我愛法爾,我愛我的工作和我的紐約,我毫不懷疑,他們就是我正確的選擇。
在此同時,我也知道,所謂正確的選擇,其實也是生命的手段,它讓失落因此結晶。」
在紐約輝煌又絢麗的包裝背後卻是美麗又哀愁的勵志少女一年成長史

很適合想要緬懷青春的朋友閱讀


3.大路:高速中國裡的低速人生



像是轉換成文字的紀錄片般 鏡頭跟著那些販賣勞力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們 
看著他們黝黑的臂膀 挺不直的背 永遠洗不乾淨的衣物 
搭配著社會共產主義企圖振奮人心的對稱排比標語 充滿無力的諷刺

看到一半的時候一直想到何偉的<消失的江河> 都是在講進步畫中的犧牲 景物的消逝 
但張贊波更寫出了中國式那種不需要言語只需要會意的處事手段和關係
相當荒謬的處理原則卻變成了解決辦法 
在夾縫中扭曲的蓋出了一段段的高速公路 

雖然描寫偏重單獨的人物身上 但卻從這些人窺探出生存的現實
沒有向上投訴的管道 沒有任何的權利和權力 被動的安靜接受結果
追求金錢卻比應得的更少 然後必須搭配官官相護 吹噓自己的豐功偉業
看完慶幸自己在台灣 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安感

沒有什麼激動的字句 瀰漫著溫和和悲傷


4.誰在收藏中國&誰在拍賣中國

       



另外還有一本誰在淘寶中國,不過聽說沒有那麼精彩就沒有看了
這兩本有點重複,講述的觀點也一脈相承,就作弊的放在一起好了

收藏中國就是一個只要有錢賺 就會有一窩蜂的貪婪怪事出現
就算是藝術品 也逃不過收藏家或是說投資客的手心

從古物出土開始 盜墓筆記中的精彩現實狀況沒有那麼多采多姿
比較多的是和學院派考古隊的全民競賽 實際發生的事情總是讓人氣憤
好一點的是發現家中的破水缸價值連城 
不然就是博物館員的監守自盜 不論是被利益所蒙蔽還是被上層長官指使 
或是外國假考察真盜寶

這些訪談讓人覺得驚人 尤其是當古物連專家都沒有辦法分辨
今天說真 明天說假 根本就是世界大亂沒有依據
最後也講到鑑寶節目的亂象 其實根本沒有所謂的專家 他們也是商業時物鏈中的一環

拍賣中國從蘇富比還有佳士得的董事長被判刑 股價一落千丈
接著在靠中國這個新興的雞母雞 轉移陣地開始起死回生
從中國珍品的古物回歸 預展的心理戰 接著天價的起標價 還有大家心照不宣的贋品偽造
古董和藝術品交易 其實比毒品更黑啊

印象最深刻的是圓明園12獸首的炒作回歸 除了創下歷史拍賣價格的高度
整個會前的行銷 家仇國恨的情緒營造 就像是看電影一般的虛幻 但這些卻是實際發生的事情
12獸首其實距今不過一百多年 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藝術技術
不論是歷史性或是藝術性都不值這個拍賣價格 
但是拍賣行則利用愛國情操的包裝 導演策劃炒作

除了國外的拍賣行以外 中國自己不肖的古董行拍 被文化包裝給迷惑的負傷
想儘辦法賺中國人自己錢的投資客 每個面向都有深入的研究
這些都是拍賣亂象的一員

作者對於浮誇的商業行為是很痛恨反對的 但文字評論卻依然理性客觀
我最有興趣的是怎麼面對這些事情
當年這些骨董文物 不論是被偷被搶 或是賤價賣到國外
進了博物館反而能夠好好保存研究 對歷史來說可能是好的
但對一個國家來說卻不是好事
一種就算我沒有辦法保存 你也不能帶走的惱羞成怒

總之這兩本是非常引人入勝真對古物的報導文學 能夠短時間了解中國骨董市場有大致的輪廓


5.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非常好看的一本小說 
故事大意簡單來說女主角盛明蘭從小聰慧貌美 但不幸一穿越就遭逢生母被害去世 
爹不疼嫡母不愛 又有個受寵的姨母虎視眈眈的困境
她藏起聰慧 掩埋鋒芒 低調過日子 在艱苦逆境之下成長 當然好在有個疼她又充滿智慧的祖母 
後半部則是和男主角顧廷燁結婚後的宅門內的生活 前有理不乾淨的家族醜聞
後有混亂的政治局勢 就連最後的幾則番外篇
作者都用他人的角度和語氣大致的解釋了故事中幾位主角的後續生活

很喜歡這本有幾個原因:

1.心懷善念的重要性 女主角一直都是心地善良但不笨
即使不一定每次都是善有善報 但秉持著真誠對人 盡自己所能的善待他人
當然基本的面對欺壓的時候 也不是一味的善良接受 但至始至終從來沒有害人之心

2.所有的情都在理、法之中 這本的是非對錯非常清楚 
不會有那種因為你好我好 大家都是一家人因此是非對錯不分的狀況 並且從頭到尾都是如此
我很喜歡其中的一句話「不是叫你無情無義,而是要你把情份攏在章程裡」
很簡單明瞭的說明情份是會被消耗的,價值觀很正確。

3.大戶人家的婆媳相處 女人間的表面禮貌和禮尚往來 很喜歡這本書中對於吃穿用度的描寫
曾經看過有人說像是現代版的紅樓夢 的確作者在這本裡面拿紅樓夢比喻
尤其是拿襲人晴雯、寶哥哥林妹妹對照 但也不會過於矯揉造作 是很舒服的文字

4.劇情合理 雖然女主角從現代穿到古代 可是也不是十項全能 打敗天下無敵手
對於未來政局是大預言家的金手指 很多穿越劇都會有這種問題 但是知否這本卻不會
雖然生活流水帳寫得細膩 卻不會讓人厭煩囉嗦 最後也不會有什麼奇妙的神展開

裡面的女性人物眾多 尤其是在看各家說親的部分 真的覺得相當厲害
每個人物的背景、現在所處的地位 以及對於所追求的慾望 都很符合人物設定
網路上看了一些討論,才發現作者的巧思和背後各種含意 非常佩服
可以理解為何這本書會被視為經典


另外還有幾本書是讓我很喜歡也很驚艷的
像是年底看的《女神俱樂部》寫出現代女子對於性別的弱勢和慌張
《骨董局中局》也是非常好看的小說 看完之後還特別去了一趟故宮
吉本芭芭拉經典的《廚房》是溫暖的小品 
尾魚所有一系列志怪小說都看了《怨氣撞鈴》、《七根兇簡》、《三線輪迴》
最後還忍不住在網路上看了《龍骨焚香》,都是會讓人一打開書就無法放下的

心得寫得很簡單 一直在想是不是應該寫得更深入一點
工作久了 文字卻無法和大學一樣寫得更全面 
希望能夠繼續保有對文字的熱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